遠見30雜誌專訪
聯合報專訪一
由水利工程到長笛製作
汪正榮開創自己的天空
八年前,大學畢業的汪正榮投身長笛製作時,從最基層幹起,被指為﹁大學生當學徒﹂,破壞勞工行情。七年後,水利系出身的他獨立開創手工長笛工作室,並決心向日商壟斷長笛製作技術的局面作唐吉訶德式的挑戰,汪正榮執著於興趣.企圖為高精密樂器製作技術本土化紮根的作法已引起各方矚目。
在桃園市兩所學校音樂實驗
現年卅四歲的汪正榮從小對音樂有一股狂熱,高中時代自己摸索古典吉他,使他即使大學唸的是水利系,也回頭搞起音樂。
﹁國內手工長笛專業製造技術完全操縱在日商手中﹂,八年前,由軍中退伍的汪正榮為了一償宿願,毅然放棄了水利工程的本行,向日商經營的樂器製造廠報到,由最卑微的作業員幹起,汪正榮說,當時月薪才一萬多元,並博得破壞勞工行情的外號,使他一度待不下去。但慢慢進入長笛製作的專業技術領域後,他發現他的興趣支持他能廣泛而深入的技入,他作的銀製長笛常博得日本枝術員稱許,他決心作水利界的逃兵,為興趣衣帶漸寬終不悔。
﹁手工長笛因國內特殊供需關係,技術層面完全操之在人﹄,汪正榮潛心研究,但碰上關鍵技術,日商終究留一手,汪正榮說,他才發現,如果他不走第一步,國內長笛製作永遠將受制於人,有了這個突破的使命感後,汪正榮更堅持﹁技術第一﹂的信念,在他升任日商手工長笛製作組長時,帶領十三名技師,一個月替商人製作四十把銀製長笛,仍不時自我惕勵,﹁有一天我要和日本人分庭抗禮﹄。
去年十月,汪正榮體察了國內長笛市場,摸索出全套長笛製作技術後,不顧親友反對,把大學畢業後積下的百餘萬元,一股腦投入他自己的手工長笛工作室,成為國內第一家純國人建立的長笛製所,他的勇氣和毅力引起樂界注意。
年輕一輩的長笛好手林文棻說,目前在世界的樂壇上,日本長笛製作技術仍是一流的,汪正榮能夠在如此強大的壓力下,脫離日本技師範疇,獨立創立國人第一座長笛工作室,等於替國人長笛製作技術向前邁開了第一步,這無寧是汪正榮獨立真正饒富義意的地方。
現代年輕人大多不肯花精神在基礎技術層面上,要他們從學徒幹起,無異比登天還難,汪正榮由大外行到自行開創天地,留下的痕跡很值得大家細細玩味。
聯合報專訪二
精雕細琢汪正榮製作長笛名揚海外
品質不遜舶來品有口皆碑 默默耕耘為提昇國內樂器製造技術努力
聯合報/人物素描
記者徐柏棻/專訪
住在台北縣蘆洲鄉的汪正榮,雖然擁有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的學歷,但是他卻做了水利工程界的逃兵,而投身在另一個戰場---長笛製作,並在這一行嶄露頭角。目前他是國內唯一精通長笛製造的人,而他更運用對流體力學的專長,使長笛在吹奏時音質嘹亮且具有穿透力。
現年三十七歲的汪正榮從國中三年級開始,便對古典吉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讀逢甲大學時是校內古典吉他社的一員。有一回教授他古典吉他的社團老師跑到西班牙,準備用數萬元買一把古典吉他,結果西班牙方面不但要老師先彈奏一段,證明他的吉他造詣足以使用該公司所生產的吉他,並且要求老師在訂貨後七年後再來取貨再來取貨。汪正榮獲知此事後,便對樂器製造業一絲不苟的做事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這個行業有了興趣。他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便毅然投身樂器製造業。
汪正榮表示,西洋樂器中長笛是要精密技術才能製造出的樂器,因為它大部份零件要靠經驗豐富的師傅精雕細琢而成,全世界擁有製造長笛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日本和台灣。台灣的長笛製造商又完全仰賴日本人鼻息,無論是材料、技術和人才無一不師法日本。汪正榮退伍後便到專門製造樂器的台灣雙燕公司當學徒,學習製造長笛的技巧,七年後,他脫離公司自行在台北縣蘆洲鄉開設製造長笛的工作室。
國人崇洋媚外的觀念,是國內樂器製造業始終無法生根的原因],他表示以銀製的長笛為例,進口長笛一支約需三十萬元,但是品質不見得好到那裡去。反觀他製作的長笛,一支雖然只要十五萬元,品質不遜舶來品,但是多數長笛吹奏者或是家長卻不願嚐試,怕用國產長笛有失顏面。汪正榮的長笛工作室成立四年轉虧為盈,全賴使用過他產品的吹奏者口耳相傳口碑。曾經有位比利時皇家音樂學院的吹奏者,透過國內樂器公會的介紹,要求汪正榮為他製作一支銀製長笛,並對他的技術大加讚賞。連原本對他不屑一顧大學音樂系教授也回過頭找他修埋音色有問題的進口長笛。曾有不少歐洲及亞洲國家的樂器製造商看上汪正榮的長笛製造技術,並願意為他辦理技術移民,但是汪正榮都敬謝不敏。他認為台灣要想有第一流的長笛吹奏者,必先有一流的樂器製作者和維修者,為了國內長笛吹奏者技藝的提升,他寧願默默奉獻,使國內的長笛吹奏技巧和維修製造技術都能更上層樓。